過度滿足了社會少部分人的需要,卻造成了浪費資源、產生垃圾、侵害消費者權益、助長追求奢華的社會風氣等一系列危害。商品的尤其是禮品問題,國際上有一個共同的規定,即的價格一般不能超過內在商品價格的15%,最高不能超過20%。超過這一標準,便可認定為過度。
近日,河南省信陽市的一些超市內,一排排聽裝的信陽毛尖茶被擺上了搶眼的位置,標價38元、58元不等。據銷售人員介紹,這樣小的信陽毛尖是第一次進超市,剛剛上市的各個品牌簡易茶葉,成為消費者選購的“寵兒”。
謀求轉型突圍,是一些曾經虛假繁榮的產業不得不考慮的現實問題。尤其是隨著公務消費和送禮消費的減少,高端茶葉市場空間受到擠壓,銷量幾乎遭到“腰斬”。毛尖雖然名聲在外,但市場占有份額并不算多,如今從“舌尖上的奢侈品”走下了“神壇”,“素面朝天”地走進超市,回歸理性的價格。
我國的《制止牟取暴利的暫行規定》中也有“采取其他價格欺詐手段牟取暴利應予制止”的規定。國家工商總局《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》中也有類似規定。這些規定都從某種意義上對商家利用奢華提高商品價格,賺取消費者錢財進行了界定。我國已經成為豪華情況最嚴重的國家之一,廢棄物體積占固體廢棄物的一半,城市生活垃圾里有1/3是性垃圾,而這些性垃圾中,一半以上是豪華。其實,商品過度最終吃虧的還是消費者。
治理過度,一方面要加強對商品生產的監管,加大對違反規定商品的打擊力度;另一方面要治理公款消費,遏制公款送禮之風。此外,消費者也要轉變消費觀念,用低碳消費、樸素生活的理念,維護自身的消費權益。